山西建投七建集团实施的太原市晋源区武家庄城中村改造项目(沿湖城地块六),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南中环街南侧、千峰南路西侧,总建筑面积286769.29平方米,集办公、公寓、商业于一体,由4栋公寓楼、4栋办公楼、3栋商业楼以及地下车库组成。项目建成后,将通过空间融合、功能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显著改善区域人居环境,助力城市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城市发展的多赢。

技术赋能 巧解施工难题
在项目建设中,智能建造技术成为降本增效、保障高质量履约的关键“利器”,尤其在复杂管线施工与地库地面工程中,凸显强劲优势。

机电暖通管线系统是保障建筑功能正常运行的“生命线”,该项目涉及给排水、强弱电、空调通风等多类管线,且涵盖6家专业分包单位,传统施工模式下易出现“管线冲突、净空不足、返工整改”等问题。为破解这一难题,项目团队将BIM技术深度融入管线全周期管理,通过搭建模型开展碰撞检测,提前发现并解决管线冲突隐患;针对净空不足区域,优化排布,保障建筑使用空间;依托BIM平台实现各分包单位协同管理,明确管线安装顺序与节点。最终,不仅避免了后期返工,还实现了“成本节约、工期缩短、客户满意”的三重目标。

在地库4.5万平方米地面施工中,项目团队面临大面域精度控制难、夜间施工效率低、人力成本高等挑战。通过引进激光整平机器人,采用“激光定位+自动化作业”模式,实现毫米级平整度控制和24小时连续精准施工。该技术使施工效率提升40%,人力成本降低50%以上,同时显著提升夜间施工质量稳定性,为后续工序节省15~20天时间,有力保障了项目整体进度。
此外,在室内29万平方米抹灰工程中,面对工程量大、覆盖范围广、工期紧张等挑战,项目团队创新采用湿拌砂浆工艺替代传统现场搅拌方式,并结合工程特点制定“分区施工、流水作业、质量管控”三位一体的工序方案。该方案通过分区作业实现多工作面同步推进,采用流水施工确保工序衔接顺畅,配合严格的质量管控措施,有效解决了施工组织难题,降低了墙面空鼓开裂风险,施工效率提高了30%的同时,减少了材料损耗,降低了综合成本。
管理提效 构建管控闭环
项目团队构建“日管控+周统筹”的施工进度管理体系,通过“早会晚报”与“项目周例会”的有机衔接,形成管理闭环。每日“早会”以目标管理为核心,通过任务分解、资源调配、重点事项交底三个环节,推动各班组签订“军令状”,实现“人人有目标、事事有承诺”;“晚报”建立“问题—措施—责任人”三清单机制,通过现场销项管理确保当日问题当日闭环,形成“计划—执行—检查—改进”的日循环。

每周例会构建“四维管控”机制:在安全管理维度,通过案例复盘+规范考核双管齐下,将安全标准转化为行为习惯;进度管控维度实施“三色预警”,对滞后工序采取“一工序一策略”动态调整;质量管理维度推行样板引路+过程巡检,实现质量隐患“发现—整改—验证”全流程追溯;管理优化维度建立“问题台账—改进方案—效果评估”的持续改进链条。这套体系通过“日清日结、周查周改”的循环机制,将进度目标转化为可执行、可考核、可追溯的管理实践,最终实现项目高效推进与品质交付。

目前,项目总体建设进度已达55%,内墙抹灰、门窗框安装已全部完成,楼地面及地暖保护层、外墙施工均已过半,公区精装已大面积展开,其他配套工作同步高效推进。
下一步,项目团队将继续锚定建设目标,以“争分夺秒抢进度、多措并举提效能”的劲头,通过精细化统筹施工周期、动态优化资源配置、全流程强化风险防控,以创新破题、以协作聚力、以制度护航,全面推动项目优质高效履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