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投动态

公司要闻

8月15日,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项目指挥部发来喜讯:该项目新建二跑道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新跑道建成投运后,将进一步提升机场航班起降能力,为机场客货运输量的持续增长提供坚实的硬件支撑。

攻克不停航施工难题

安全高效保障机场运行

如何在保障机场航班正常运行的同时推进不停航施工是项目团队面临的难题。团队采用“时空分割法”,将每日凌晨1点至6点作为黄金施工窗口,通过提前2小时进场准备、核心3小时高效作业、预留1小时撤场缓冲的施工方法,高效完成了道槽区地基处理、水稳层摊铺、跑道道面浇筑、管线铺设等高干扰作业。配合BIM模型和电子围栏动态调整,构建了施工区与飞行区的智能隔离系统,实现高干扰工程施工期间航空器“零侵入”的安全生产作业,施工效率提升40%。

项目团队实施动态轮班工作机制,通过科学统筹人力、机械和材料资源,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施工效率的全面提升。施工高峰期投入各类机械设备1000余台(套),组织902名施工人员开展轮班作业,实现单日主材进货量达13855吨,单日混凝土道面浇筑3100立方米。“通过动态优化施工组织方案,实现了设备利用率95%以上,月进度偏差控制在1%以内的管理目标。”项目负责人表示,“这种精细化的施工管理模式,确保了各个工程节点都能按期高质量完成。”

破解复杂地质瓶颈

创新工艺确保地基稳固

面对场区面积大、地下水位高、湿陷性黄土与液化软土交错分布等复杂地质条件挑战,项目成立技术团队,经过上百次现场试验,创新探索出一套地基处理综合技术方案。

针对不同区域的地质特性,团队科学采用垫层强夯法与过渡段搭接工艺的组合应用,成功破解了大面积复杂地层处理的技术瓶颈。经过反复实践,形成了不加垫层仅1000kN·m满夯、30cm山皮石垫层+1000kN·m点夯+500kN·m满夯等9种地基处理组合工艺。

“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通过动态调整工艺组合,实现了质量、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多赢。”项目负责人表示。这些创新工艺不仅完全满足道槽区工后沉降控制指标,还较传统方法节省了40天工期,节约了成本,为后续水稳层及道面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确保道面工程品质

严控工艺满足使用要求

跑道道面需承受飞机重载冲击及太原地区温差大、冬季寒冷的环境考验,对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及接缝质量要求严苛。项目团队选用高性能混凝土,通过低水胶比设计,搭配优质骨料、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优化配合比,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C40标准以上,同时满足高耐磨性、低收缩率以及抗冻融和抗化学侵蚀的耐久性能要求。针对道面接缝处容易崩边的常见问题,团队采用了硬切缝技术,在混凝土达到适当强度时进行精准切割,通过人为控制形成规则的弱断面,使收缩裂缝沿着预定位置发展,有效降低了接缝破损率,显著提升了道面的平整度和整体耐久性。

此外,团队通过三维建模技术进行施工模拟和可视化管理,并结合智能设备实时采集摊铺、压实等关键参数,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从原材料检验到施工数据的全流程分析与质量追溯,为道面工程的高标准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下一步,项目团队将继续深化质量管控,加强与后续工程的协调配合,确保场道工程和机场其他设施衔接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