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山西建投太忻发展集团古县涧河化工园区的管廊系统正高效运转,焦炉煤气以每小时3.5万立方米的速度持续输送,为园区内的焦化链主企业、化工企业等单位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该项目位于古县涧河化工园区,总投资1.3亿元,包含12899米的输气管廊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项目的建成投运充分满足了化工园区复杂环境下的安全输送与未来扩容需求,对提升区域能源利用效率、保障化工园区稳定运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多方协作 高效推进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通过创新管理模式和科学施工组织,成功克服了各项挑战,实现了项目的高效推进。
项目前期,团队秉持“以人为本”理念,开展占地协调工作。成立专项工作小组,通过开展入户走访活动,面对面倾听村民诉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补偿政策;聘请当地有威望的人士担任协调顾问,采用“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的工作策略,逐步推进协调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项目团队建立信息公示制度,确保补偿标准和流程公开透明;设立专项补偿资金账户,保障补偿款及时足额发放;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项目团队成功完成占地协调工作,为项目顺利推进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外部环境。
进入施工准备阶段,项目部组织设计、建设、勘察等单位开展联合踏勘,详细勘察地形地貌。基于勘察数据,运用BIM技术建立三维模型,科学规划管道走向和埋设深度,通过碰撞检测提前发现并解决了60余处管线碰撞和工序冲突问题,不仅实现了施工过程零返工,还为后期设备检修维护创造了便利条件。

针对钢结构施工占比达60%的实际情况,团队采用“四标段平行施工”模式。整个工程被划分为四个独立施工标段,每个标段配置钢结构、土建、电气等多支专业班组同步作业,形成立体化施工网络。采用“两端突破、中间跟进”的循环模式,同一标段内优先完成两端区域的基础施工后立即转入钢结构吊装,中间区域继续推进土建收尾工作。这种立体化的施工组织方式,使基础施工与钢结构安装形成良性循环,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
施工高峰期,项目团队科学配置施工资源,组建了包括12个钢结构加工班组、13个管道施工班组、12个土建作业班组和4个电气作业班组在内的专业施工队伍。同时统筹调配80余台大型机械设备及20余台专用运输车辆,通过精细化组织管理,构建起高效运转的施工网络。各专业班组密切配合,机械设备合理调度,形成了科学有序的立体化施工体系。最终,项目仅用104天就完成建设,实现当年投资、建设、运营。
精细管控 严把质量
面对12899米输气管线、2300余条焊口的艰巨任务,项目团队始终将质量安全放在首位。针对输送介质焦炉煤气易燃易爆的特性,团队创新采用“四重保障”质量管控体系,确保管道工程的密封性和稳定性达到最高标准。
在工艺保障方面,引进国际先进的自动焊接设备,采用埋弧焊的工艺。焊接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检制”,焊前检查坡口质量,焊中控制层间温度,焊后立即进行外观检查。针对不同管径、壁厚的管道,制定差异化的焊接工艺评定方案,确保每道焊口都达到最佳质量状态。
在材料保障方面,项目建立严格的材料进场验收制度。所有管材、焊材进场时,除核查质量证明文件外,还需进行复验检测,即对钢材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力学性能试验,对焊材进行熔敷金属化学成分测定。加工厂设置专职质检员全程跟踪,监理单位全程旁站监督,确保原材料质量全程可控。
在检测保障方面,项目对所有焊口实施100%无损检测全覆盖。采用X射线探伤和超声波探伤相结合的综合检测方案,对焊缝内部可能存在的未熔合、气孔、夹渣等缺陷进行全方位扫描检测。所有检测数据均建立完整的电子档案,每道焊口的检测结果、检测人员、检测时间等信息均可追溯,确保质量责任落实到人。
在人员保障方面,项目组建了专业焊接团队。所有焊工均需通过项目专项考核,并定期进行技能测评。施工期间实行“焊工编号制”,每道焊口都可追溯到具体操作人员。同时聘请国内知名焊接专家驻场指导,及时解决技术难题。
科学运维 稳定运行
项目投运后,运营管理团队在12899米管线上,部署了6个智能监测终端和39个高清摄像头,形成监控网络,实时采集压力、温度、流量等关键参数。基于这些数据,搭建了集数据采集、地理信息管理和资源调度于一体的综合管理平台,不仅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和分析,还建立了智能预警机制,对压力、温度、瞬时流量、累计流量等运行参数进行分级监控,确保异常情况能够第一时间被发现和处理。
团队建立了“日检、周巡、月测、年修”的四级维护机制。创新应用无人机巡检系统,对管廊进行空中巡检;配备管道爬行机器人,对重点管段进行内部检测,全面掌握管道健康状况。
在安全保障方面,团队建立了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按照风险程度实施分级管理,确保重大隐患及时处置完毕。同时组建专业应急抢险队伍,沿线设置多个应急物资储备点,定期开展多场景应急演练,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这一系列智能化、精细化的管理措施,项目管道运行效率显著提升,维护成本大幅降低。
下一步,项目团队将持续优化运维管理体系,通过智能监测平台实时监控管线运行状态,结合定期专业巡检,全面保障能源输送管线的安全稳定运行,为园区企业提供更加可靠的能源保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