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投动态

公司要闻

在山西建投低碳环保集团介休市义安镇区域生活污水治理特许经营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挖掘机、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轰鸣作响,施工人员正忙着铺设污水收集管网,进行生化池、沉淀池等主要池体的设备安装作业,各类施工机械有序配合,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该项目是山西省“一泓清水入黄河”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介休市和低碳环保集团在特许经营新机制下首个落地的特许经营项目。项目采用“特许经营+国企主导+民企联动”模式,总投资9857.82万元,包含新建日处理50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以及覆盖义安镇、连福镇等19个行政村的17千米污水管网和2千米中水回用管网。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及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建设:与时间赛跑 打造精品工程

2024年6月,随着项目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一场与时间竞速的攻坚战即刻打响。面对工期只有8个月的艰巨任务,管理团队构建协同作战体系,加速项目推进。

项目启动初期,项目公司迅速组建攻坚小组,对立项备案、环评审批、施工许可等46个关键节点进行系统性拆解,编制可视化审批路线图,确保各项手续办理路径清晰明确。同时,项目抽调规划、土地、工程、政策研究等领域业务骨干成立专项工作组,分别进驻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局等关键部门实施驻点办公。通过这种“嵌入式”工作模式,实现了与审批部门的无缝对接,大幅提升了沟通效率。在攻坚小组和专项工作组的不懈努力下,仅用3个月的时间,便顺利完成包括土地划拨、施工许可在内的所有前期审批手续,为后续工程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建设过程中,团队采用“平行+立体交叉”作业模式。在地表下5米至15米的垂直空间内,各类专业平行协同作业,形成了高效有序的施工体系。管道焊接班组采用氩弧焊工艺进行PE管热熔连接,确保接口密封性;设备预埋组同步进行泵站基础浇筑和机电设备安装定位;质量检测人员则手持专业仪器,对已完成管段进行闭水试验和焊缝探伤检测,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上方机械组完成沟槽开挖后,下方立即进行管道铺设;一段管道焊接完成验收后,相邻区段马上开始回填作业。这种“平行+立体交叉”的施工方式,使得整个工地呈现出“上中下三层同步推进、前后工序无缝衔接”的施工方式,大幅提升了工程效率。

项目还建立了全方位的协调管控机制。组建了由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和设计团队组成的协调小组,每天工作结束后,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及时协调解决,实现“日清”作战。设计团队选派各专业设计师常驻现场,实现“图纸问题24小时内响应,设计变更48小时内完成”,累计解决图纸疑问50余项,完成设计变更25项,为工程顺利推进扫清了技术障碍。

目前,项目土建主体结构基本完工,主要设备安装工程正加速推进;厂外管网铺设16公里,集污池、检查井等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总体形象进度已达80%。

投资运营:创新模式 实现多重效益

面对农村污水治理项目普遍存在的资金短缺难题,项目团队打出了一套融资组合拳。团队首先组建了由财务、法务、工程专家组成的专业融资小组,深入研究特许经营政策,精心编制了项目策划报告,为融资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融资过程中,团队采用“多银行并行对接”策略,对十余家目标银行进行精准画像,分析各机构信贷政策和偏好。针对不同金融机构的特点,制定差异化融资方案,对注重社会效益的政策性银行,重点突出项目的环保价值;对重视现金流稳定性的商业银行,则强调项目的收益保障。经过持续多轮深入磋商和方案优化调整,项目顺利推进至合作银行总行审批环节,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项目充分发挥集团的资源整合优势,通过与介休市政府建立“水务一体化”战略的深度合作关系,构建了再生水回用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在这一机制下,项目公司将再生水输送至周边焦化、钢铁等高耗水企业用于工业生产,确保了再生水的稳定消纳。这种创新模式实现了六大综合效益——缓解地下水超采压力、降低企业用水成本、改善地表水生态环境、实现农村污水零排放、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保障项目可持续运营,形成了可复制推广的“低碳环保方案”。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处理生活污水148.69万立方米,产生再生水118.95万立方米,减排氨氮56.5吨。

望着渐渐拔地而起的“乡村净水器”,项目团队对这里的未来充满憧憬:木莲河、团结干渠等入汾支流告别黑臭,一泓泓清水缓缓流入汾河;19个村庄告别“污水靠蒸发”的历史,实现“家家接管网、户户享清流”,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再生水全回用模式吸引着更多企业落户介休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区域经济注入“绿动力”。

从“污水围村”到“清流绕户”,低碳环保集团以“国企担当+市场智慧”,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赢”的治水之路,为同类型项目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治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