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龙泉市南城核心区域,一座由山西建投四建集团承建的龙泉市上下水南未来社区正在拔地而起。该项目为龙泉城市更新重点项目,也是浙江“千项万亿”工程重大民生项目,总建筑面积55.84万平方米,总造价22.18亿元。
龙泉市上下水南未来社区项目
集团建设内容包含12幢安置房、18幢商品房、商业综合体及“三化九场景”功能空间(邻里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社区礼堂、政府服务、幼儿园等),同步升级社区周边道路、沿河绿带及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设施,为浙江打造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贡献力量。
技术攻坚:从难题中提炼经验
项目因紧邻龙泉溪河道,地下水位高、场地狭小、土质软,给基础建设、深基坑支护和外墙防渗带来了严峻挑战。集团派出优秀的技术团队,针对实际情况,逐一开展技术攻坚。
升级抗浮力体系。在基础施工中,针对施工区域地下水位过高导致的结构浮力问题,团队将原设计中的抗浮锚杆升级为混凝土灌注桩。通过桩体深入基岩层的刚性锚固方式,提升基础抗浮稳定性,解决了软土层中传统锚杆抗拔力不足的隐患,在确保工程主体结构安全可靠的同时,为类似项目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方案。
升级深基坑支护。在13.8米深基坑施工中,面对临近老旧建筑的保护要求,团队采用型钢支撑+CSM水泥土搅拌墙与局部可回收预应力锚索组合支护体系;借助FLAC3D三维地质模型模拟地层变形,优化支护参数,最终将周边建筑位移控制在8毫米以内,实现75%锚索构件的回收,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同时降低造价成本,减少现场建筑垃圾的产生,诠释了技术创新与绿色施工的深度融合。
升级超长外墙防裂技术。针对1600米超长外墙在2米深的地下水位中的抗裂需求,技术团队创新采用缓凝结张拉预应力筋技术,通过预应力抵消混凝土收缩及水土压力,在防止墙体开裂的同时,有效减少渗漏维修、延长结构寿命。
该工程通过这三项技术集成应用,在保障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同时节约工期60天,创效457万元,相关技术已形成5项实用新型专利与2项省级工法,实现了质量与效益的双赢。
安全为本:细节中筑牢防线
项目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在安全管理上,集团建立起“惩戒+教育+激励”的闭环体系。设置“三违行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教育反省屋——通过VR技术模拟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事故场景,让作业人员身临其境体验危险后果,配合安全员现场讲解,将“纸上规章”转化为“肌肉记忆”。同时,项目部开展“行为安全之星”评选活动,对主动排查隐患、示范标准化操作的作业人员给予现金奖励。截至目前,项目累计奖励“行为安全之星”796人次,奖金1.28万元;评选月度行为安全之星8人,季度行为安全之星优秀班组2个。严格的制度与人性化激励,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建筑外墙应用花篮式斜拉杆悬挑盘扣脚手架
在安全生产上,集团创新采用盘扣式脚手架,通过标准化的间距和步距设置,有效规避了人为因素对架体稳定性的影响。应用双模脚手架体系实现差异化安全防护,在地面应用落地式盘扣脚手架,采用圆盘+插销的节点设计实现快速组装,形成刚性框架结构,构建更稳固的立体作业平台;在6米以上外墙区域应用花篮式斜拉杆悬挑盘扣脚手架,采用花篮形状的螺栓进行固定,相比传统工艺,可调节拉杆的长度和张力,优化受力体系,减少结构预留洞,在提升施工效率和作业安全性的同时,节约45%的人工成本。
党建聚力:与风雨赛跑的担当
利用小雨间隙抢工
开工初期,集团遭遇了浙江地区多雨、高温、台风等复杂气候的挑战。面对54万立方米基坑开挖出土任务,项目党支部以“动态调整+昼夜鏖战”破局,党员干部带领技术人员重新规划出土路线,带领作业人员铺设可周转钢板解决土方运输问题,硬是抢回了30天的宝贵工期。面对连续强降雨带来的龙溪泉水位暴涨问题,项目党支部迅速组织突击抢险队,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带领大家奋战,用10小时填装5000余袋沙袋,筑起100米的防洪墙,避免了基坑被淹、设备损毁等重大损失,保障了工程安全度汛,获得政府监管部门和建设方的高度评价。


在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集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浙江龙泉市棋盘山公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种植50余棵绿化树木;向当地养老院捐赠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组织员工开展无偿献血活动,累计献血量达3800CC……点滴行动不仅温暖了当地居民,也让集团品牌影响力在浙江不断提高。
目前,项目30栋单体建筑中已有6栋单体主体结构封顶,20栋单体全面进入二次结构施工阶段。集团将继续高标准推进龙泉未来社区项目建设,确保工程如期高质量交付,让这项惠及民生的安居工程早日成为龙泉市民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