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晴空下,平鲁经济技术开发区煤化工产业园区危化品停车场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着。该项目总用地面积70.2亩,建筑物面积达2964.27平方米,建设内容包括综合楼、辅助用房、一体化危废暂存间、3座门房、停车场及室外工程等。

承建单位山西建投机械化集团以“保进度、守安全、提质量”为宗旨,掀起攻坚热潮。面对危化品项目施工的特殊挑战以及“工期紧、任务重”的双重考验,项目团队聚焦关键环节,推出创新举措,更以标准化、精细化管理打造多项建设亮点,为朔州煤化工产业升级和项目落地筑牢坚实支撑。
技术攻坚 创新工艺方案
围绕危化品停车场“高承载、防泄漏”核心需求,项目团队在施工质量管控上精准发力。
在软土地基施工中,项目团队采用“强夯法+桩基础法”组合工艺:先用强夯机压缩土体孔隙,从而提高地基强度并消除湿陷性;再打设钢筋混凝土桩或钢管桩等桩基础,将上部结构的荷载传递至深部非湿陷性土层,双重保障地基承载力。这一工艺有效满足危化品车辆满载状态下的承重要求,避免地面沉降、开裂等问题,确保停车场长期安全稳定运行。
为防泄露,地面及基础施工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混凝土防渗层”双重防护体系。柔性防渗膜选用高密度原生材料,具备优异的抗腐蚀和抗穿刺性能;刚性防渗层采用高强度抗渗混凝土,两者协同作用形成可靠屏障。施工过程严格把控关键环节:基层处理确保密实平整,防渗膜采用双焊缝热熔工艺并预留检测通道,防渗层实行分块浇筑并加强节点密封。质量管控建立全过程追溯机制,通过材料标识、施工记录和监理验收形成闭环管理,配合专业检测手段验证防渗效果。该体系通过材料性能、施工工艺和质量管控的系统集成,确保防渗系统长期稳定可靠,有效防范危化品泄漏风险。
精细管理 双管齐下提效率
项目团队以“效率优先”为导向,创新实施“人员—物资”双管控模式,破解工期难题。
在人员组织方面,项目团队实施网格化管理机制,将现场划分为4个作业单元,每个单元配置专职施工员、测量员和技术负责人,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的片区包保制。通过建立三级督导体系、“红黄绿”进度看板监控、“基础工资+进度奖励”考核模式,以及“工序交接确认单”等协作机制,形成高效管理闭环,使各片区形成“比学赶超”氛围,最终推动项目室外电气及雨污水工程提前30天完成,人员功效大幅提升。
在物资保障方面,项目团队建立了“采购—运输—存储”全链条管控体系。通过优选供应商签订保供协议,实施动态考核确保主材供应稳定;采购环节采用“需求计划—采购订单—到货验收”三单核对机制,砂石材料设立备用料场并派驻专人协调;仓储管理推行“分区分类、先进先出”原则,建立“日调度、周盘点”制度,材料周转率提升90%,为项目提前竣工提供了有力支撑。
专业施工 严守安全底线
面对危化品停车场施工专业性强、风险高的特点,项目团队构建了“培训—排查—防护”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体系。
项目团队定期对施工人员开展专项安全培训,培训内容涵盖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以及危化品特性、应急处置等。通过“理论+实操”考核,确保施工人员100%掌握专业防护技能。此外,新进场人员需完成规定课时培训并通过考核才能上岗,持续强化安全意识和专业能力。
项目团队建立“三级巡查+动态排查”双重机制:班组每日自查、安全员专查、项目经理带队综合检查形成常态化监督;同时专职安全员每日重点排查临电设备、机械操作等关键环节,严格执行“当日整改、次日复查”闭环管理,确保隐患动态清零。
在安全防护方面,项目团队构建了“个人防护+区域防控+应急响应”三级体系:为一线人员配备防静电工作服、防化手套、全面罩呼吸器等专业装备;在关键区域设置声光报警系统和应急物资柜;同时规范设置安全警示标识,强化可视化防护。这些措施实现了培训覆盖率、隐患整改率和防护装备配备率三个100%,有效保障了工程进度与安全生产的同步推进。
目前,项目综合楼主体已完工,室外管网完成90%、北一街道路完成90%、室外铺装完成60%,剩余工程正按计划推进。下一步,项目全体参建人员将持续攻坚,确保各项细节达标,以“优质、安全、高效”的工程成果,为朔州市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