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由山西建投机械化集团承建的全国首个通勤机场升级4C级支线机场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该项目总投资5.7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将现有跑道向西北方向延长600米至3000米,新建两条局部平行滑行道,扩建含10个机位的停机坪,同时配套建设航站楼、航管楼等设施。

项目建成后,机场将满足旅客年吞吐量6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800吨、飞机起降量8000架次的保障需求,进一步拉近阿拉善与北京、呼和浩特、西安、成都、上海等国内热门城市的时空距离,为加快推动产业升级、人文交流、区域合作注入新动能。
项目团队自开工伊始就面临严峻的挑战:必须在规定的“停航窗口期”内完成跑道延长等核心飞行区工程。这意味着,所有涉及飞行区的施工作业,只有短短62天的宝贵窗口期。时间紧、任务重,如何确保项目如期履约,成为摆在项目团队面前的首要任务和最大考验。
技术攻坚强基固本
要在如此紧迫的工期内打造一条高标准跑道,攻克阿拉善地区典型的松散风积沙地基是首道难关。这种地基承载力低,如果处理不当将导致后期跑道沉降开裂,后果严重且无返工机会。

面对这一技术难题,项目团队采用“水坠法碾压”技术,通过科学控制注水量和碾压遍数,快速提升沙土地基的密实度。同时,针对地质薄弱区域,采用分层换填工艺,用级配砂砾石逐步置换软弱土层,并配合铺设土工格栅和土工格室,形成立体加筋体系,显著增强地基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为后续道面施工抢出坚实、稳定的作业面。
为确保在有限工期内一次成优,项目部采用“试验段先行”的质量管控模式,通过“小范围试验—参数优化—全面推广”的实施路径,确保施工工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在水稳基层施工中,项目部首先在巡场路上选取120米试验段进行工艺验证。经过多轮试验对比,最终确定采用“摊铺机匀速摊铺+双钢轮压路机高频振动压实+单钢轮压路机高频振动压实+胶轮压路机平整”的标准化工艺,通过四种机械的科学组合,实现了混合料的均匀摊铺、充分压实和平整度控制,基层密实度达到98%。在混凝土道面试验段,针对当地干燥多风的气候特点,将混凝土坍落度严格控制在20毫米,并优化了振捣时间、抹面时机和切缝时间等关键参数。试验段检测结果显示道面平整度、抗折强度均达到设计要求。样板段验收合格后,项目部立即组织技术骨干对各施工班组进行手把手指导,确保工艺标准落实到位。
高效组织争分夺秒
要在短时间内完成71万立方米土方挖方和11万立方米水坠碾压地基处理的艰巨任务,高效组织成为项目推进的关键所在。

在设备组织方面,专门抽调经验丰富的机械管理员组成调度小组,实时掌握各作业面施工进展。通过优化设备配置方案,合理搭配土方机械与运输车辆。同时建立快速维修响应机制,确保设备故障及时排除。通过精准调度,使设备利用率达到95%以上。
施工工艺上采用“分区流水作业法”。将整个施工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作业单元,每个单元配备专业施工班组,按照“测量放样—土方开挖—地基处理—质量检测”的流程组织流水施工,实现各工序无缝衔接。

为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积极性,项目部开展了比进度、比质量、比安全、比创新、比管理、比效益的“六比六赛”劳动竞赛,每日公布各班组完成情况,每周评选“施工先锋”。竞赛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班组,单日最高完成土方作业量2.5万立方米。
在土方施工高峰期,120余台重型机械设备与145名施工人员协同作业,提前两天完成第一阶段土方施工任务;20天完成4620根沉管砂石桩的桩基施工任务,获得甲方高度认可。
先锋聚力攻克难关
项目开工伊始,集团同步成立了项目党支部,通过将管理下沉到一线,为项目优质高效履约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党支部按照工程重要程度和施工难度,将项目划分为三个层级的党员责任区,党支部书记负责跑道延长段等关键部位的一级责任区;党支部委员分包水稳基层、混凝土道面等重点工序的二级责任区;其他党员认领土方作业、材料验收等基础环节的三级责任区。
日常管理中,推行“三包”责任制,要求责任党员做到包进度、包质量、包安全,每日汇报施工进展,全程跟踪工序验收,负责隐患排查整改。同时实行“三亮”工作法,通过佩戴党员徽章上岗、悬挂责任区公示牌、公开质量安全保证书等方式,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和责任担当。项目关键工序实现党员全覆盖,质量验收一次合格率大幅提升,安全隐患整改及时率保持100%。
此外,项目还组建了党员突击队,精选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党员骨干,实行“项目负责制”管理模式,由每位党员牵头负责一个攻关课题,先后攻克了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施工照明干扰、跑道延长段填筑等难题,使施工效率提升20%,为关键节点如期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截至目前,项目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工程进度完成30%。项目团队将继续优化施工组织,强化过程管控,确保项目按期优质完成,为地区交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