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太原东山脚下,山西建投八建集团承建的山西财经大学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现场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装饰装修、机电安装、采光屋面施工等多专业多工序正在穿插作业,现场管理井然有序。

山西财经大学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现场图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76万平方米,包含报告厅、数字化展厅、服务器机房、超算平台、IDC数据中心、标准实验室、产教融合科技创新中心、众创空间、校企共建生产性试验基地、智慧培训教室、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等。项目建成后,可进一步提升山西财经大学综合办学实力,助力打造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高学校服务省域数字经济发展能力。
攻坚破解黄土难题
在项目建设中,项目团队遇到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难题。这种特殊地质在施工过程中常出现地基承载力不足、不均匀沉降风险,常规桩基施工难以保证施工安全和交付质量。面对这一难题,项目团队组建技术攻坚小组,经过深入分析地勘报告、开展多方案试桩试验、组织专家论证等,最终确定采用DDC素土挤密桩地基处理技术,建设高承载力的复合地基。在施工过程中,团队实时采集地基土含水率、夯击能量、填料量等关键参数,设置试验段进行工艺优化,并将优化的工艺精准复制。通过这一系列技术攻关和严格管控,团队仅用29天就完成了11211根桩基施工,较原计划提前15天完成节点。经检测,桩基全部达到一类桩标准,不仅将地基承载力提升至150kPa以上,还消除了湿陷性隐患,保证了安全和地基质量。
精细管控降本增效
项目建立了“工程公司—项目部—项目经理—岗位主管”四级联动的采购管理机制,构建起职责清晰、运转高效的采购管理体系。在这一机制中,工程公司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负责采购战略制定和过程监督;项目部作为管理中枢,重点把控采购计划与资源配置;项目经理立足现场,专注采购进度跟踪和材料质量验收;岗位主管扎根一线,精准提报需求并及时反馈使用情况。四个层级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形成了从规划到执行、从计划到反馈的完整管理闭环。

利用数字化手段对项目各项工作进行动态监测
项目发挥BIM技术数字化优势,通过三维建模精准提取工程量清单,实现材料需求的动态测算和精准预测。基于测算结果,工程公司在山西建投筑服云平台对钢筋、混凝土等大宗材料及各类辅材进行集中采购,打造了“按需采购、零库存周转”的精细化采购模式,有效破解传统采购成本高、效率低、资源分散等难题,实现综合成本降低10.12%、供货周期缩短60%的综合效益。

组织开展劳务招标
项目将劳务队伍管理作为成本管控的关键环节,构建了“阳光采购+全流程闭环”的劳务管理机制。在劳务选用方面,通过电子招标平台开展公开竞标,实现资质审核标准化、价格竞争市场化、选用过程阳光化,累计开展劳务招标15次,用工成本同比降低8%。在劳务管理实践中,项目建立劳务队伍动态考核机制,每月从质量、进度、安全生产、材料损耗、文明施工表现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考核结果直接与后续合作机会挂钩,实施以来,项目施工效率大大提升,质量一次成优;定期开展安全操作规程培训、组织技能比武大赛等,不断提升劳务队伍施工专业水平;建立快速纠纷调解机制,通过组建项目调解小组、简化程序、前置调解等措施,使劳务纠纷率下降95%,既保障了劳动者权益,又维护了项目正常运营秩序,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筑牢防线共建廉洁
项目以三维“廉”动力赋能项目管控。在日常教育方面,积极在办公区、生活区悬挂廉洁标语,让廉洁文化渗透到职工和劳务人员工作、生活每一个角落,营造浓厚的廉洁氛围;结合集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要求,将廉洁教育融入班前会、工作会等日常会议,同时定期开展专题学习、廉洁提醒和谈话,帮助党员干部抓好学习重点,厘清权力边界,明确行为红线。累计开展“廉洁微课堂”、警示教育等专题活动18次,实现廉洁意识全员覆盖。
在关键节点管控方面,项目全面梳理廉洁风险点,针对分包管理、物资设备采购与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等廉洁风险易发多发环节,形成廉洁风险台账和防控清单,进行实时动态更新,并设立廉洁监督岗,确保廉洁风险防控可控在控。
在动态跟踪管理方面,项目分别制定了资金、采购、合同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制度,通过严格审核资金流向、把控材料采购质量、规范合同流程等过程管控手段,在全流程廉洁监督的同时,精准识别成本冗余点、动态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系统性降低履约风险,达到“以监督促创效”的效果。
目前,项目已完成地基与基础、主体、钢结构工程,进入室内外装饰装修、机电安装、采光屋面施工及配套工程攻坚阶段。下一步,项目团队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筑牢廉洁风险防控底线,强化全过程精细化管控措施,统筹优化劳务管理协同机制,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工程建设,确保优质高效完成后续施工任务。